為打好今年藍天保衛戰,該方案明確提出深入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深入推進能源結構優化調整、深入推進交通結構優化調整、強化面源污染精細化管控、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加強環境監管和執法能力建設六項重點任務。
綠色轉型 加快調整優化重點行業產能
在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方面,《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力爭10月底前,全市6家水泥企業、清徐縣3家焦化企業和陽曲縣、清徐縣6家粉磨站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及評估監測驗收;深化工業爐窯治理,強化工業園區環境污染綜合治理,開展鋼鐵、水泥、建材、火電、焦化等重點行業無組織排放排查,年底前完成山西黃河汽貿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10臺生物質鍋爐淘汰。
在推進交通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方面,《行動方案》提出,要提高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總量,2025年實現全市煤炭消費總量較2020年大幅下降;持續鞏固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成果,完成清徐縣剩余2139戶散煤用戶“煤改電”,實現農村地區清潔供暖95%;積極推進燃煤設施整治,除熱電聯產項目外,全市不再新建燃煤鍋爐和集中供熱熱源廠。
交通領域是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在推進交通結構優化調整方面,《行動方案》提出了多項措施:協調省直部門,優化過境車輛通行路線,引導過境貨車避開二環線路通行,優化小店、楊家峪、柴村、迎西和冶峪高速口通行政策;全市年貨運量150萬噸及以上的工礦企業,大宗貨物運輸應接入鐵路專用線,暫無法接入鐵路專用線的企業,公路運輸和企業內部物資倒運采用國六標準車輛或新能源車輛(包括電動、氫能、甲醇車輛);將門禁系統逐步推廣到全市渣土場、重點建筑工地(A級、B級建筑工地、土方施工工地)、重點用車單位(日進出貨運車輛達到10輛及以上的工礦企業、熱源廠、物流園區、機場和鐵路貨運場)等,接入監管平臺,實現源頭管控;積極推進環衛(清掃車和灑水車)新能源化,年底前全部實現新能源化。
為削減揚塵污染,《行動方案》提出,城六區、綜改示范區、中北高新區、西山示范區5000平方米以上、“三縣一市”1萬平方米以上全部完成車輛沖洗平臺和門禁系統建設;強化道路清掃保潔,建成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90%以上,縣城達75%以上;每月對降塵量低于5噸/平方千米·月的縣(市、區)及降塵量超過7噸/平方千米·月的縣(市、區)予以激勵和懲戒。
突出重點持續攻堅臭氧污染
臭氧已成為太原大氣中的首要污染物。今年上半年,臭氧污染負荷比達25.3%。因此,《行動方案》對臭氧污染的防治著墨較多。
據了解,臭氧并非直接排放的污染物,而是由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在高溫強光下通過光化學反應生成。為實現源頭控制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行動方案》提出,要通過源頭治理、包裝容器回收、泄漏檢測與修復、活性炭更換和回收、尾部治理設施升級改造等措施,實現揮發性有機物減排;以化工、焦化、工業涂裝、包裝印刷和油品儲運銷等行業為重點,針對揮發性有機液體儲罐、裝卸、敞開液面、泄漏檢測與修復、廢氣收集、廢氣旁路、治理設施、加油站、非正常工況、產品揮發性有機物含量等關鍵環節排查問題。
在臭氧污染削峰攻堅方面,《行動方案》明確,汽車4S店(汽修廠)、工業企業等行業中未實施源頭替代,未進行高效治污設施升級改造或改造后未正常運行、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生產工序,在高溫時段錯峰生產;禁止高溫時段戶外涂裝和城市建成區建筑墻體涂刷以及道路劃線、欄桿噴涂、道路瀝青鋪裝等戶外工程作業;開展油煙凈化設施定期清洗檢查,督促燒烤店每月清洗1次,其他餐飲經營單位每2個月清洗1次,努力降低餐飲行業油煙污染。
制度建設 強化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
杜絕“一刀切”,我市將嚴格落實差異化管控政策,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環??冃У燃壴u價和“創A升B清D”行動,提升B級及以上和引領性企業占比,推動重點行業排放大戶帶頭升級;全市D級企業8月底前完成升級,達到C級及以上水平,達不到的進行升級改造,有效提升全行業環??冃?按照績效分級指標要求嚴格監管,實施企業環??冃гu級“能上能下”動態管理;全市所有納入排污許可管理的企業在重污染期間實施差異化管控減排,企業按照重污染天氣預警等級和“調度令”要求,落實減排清單明確的有組織排放、無組織排放和清潔運輸要求,確保重污染期間減排措施落實到位。
為應對重污染天氣,按照規劃、標準、監測、措施“四統一”要求,《行動方案》提出,要主動協同晉中、呂梁等周邊地市開展汾河谷地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強化同步分析研判、同步啟動預警,實現污染同步減排,空氣質量同步改善。在預判可能出現大范圍中重度污染天氣時,提請省統籌調度太原、晉中盆地重點排污縣聯防聯控,統一預警防控標準和時段,對汾河谷地各縣(市、區)重點污染行業企業采取應急減排措施,實現聯防聯控同頻共振,降低南部區域污染物傳輸影響。
在加強環境監管和執法能力建設方面,完善工業污染源自動監控體系,強化重點工業企業污染源自動監控、用電監控、視頻監控和質控監管;強化中重型柴油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遠程監控,2025年完成公路點、機場點、鐵路貨場點建設;探索將“龍門架”遙感檢測數據應用于執法監管;完善第三方走航監測服務,在重點路段、熱點區域開展走航監測,按照走航服務合同完成走航監測任務。對走航監測發現的問題,先進時間通過指揮調度平臺移交所屬縣(市、區)、開發區,限期整改銷號,努力消除污染熱點,實現污染削峰。